“昂拉地韦的诞生贯穿从临床需求反哺基础研究,再通过企业转化实现成果落地,形成从研发、验证到上市的高效闭环。”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黄庆晖介绍,这款全球首个流感RNA聚合酶PB2蛋白抑制剂正是广州国家实验室与医药企业深度协同,广东医工融合实现医疗创新的一个缩影。
当前,在医疗创新与科技进步的大潮中,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推动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医学与现代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正成为引领医疗创新变革的关键力量。从设备研发到真正医疗方案落地,通过临床需求反向推动技术创新,到多学科协同攻关,医工融合为医学发展拓展边界注入新的动能。
9月9日,东莞举办“百企百院粤医行”医工产销对接活动东莞专场,发布了首批广东省生物医药重点科技成果转化清单,涵盖广东省中医院的复康宁胶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蚊式”仿生抽血机器人等拟转化成果133项,推动更多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在省内转化应用,打造更多医工融合新场景。
广东省工信厅党组成员陈绩介绍,近年来,广东省多次召开生物医药工作座谈会,着力推动医工融合、产销对接。当前广东正以“百企百院粤医行”系列活动为抓手,推动医工融合产生对接,实现临床需求与科研攻关精准衔接,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病房”。
“生物医药的研发离不开临床实践,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推向市场的过程,涉及研发、验证、产业化以及市场应用等多个阶段。”黄庆晖介绍,目前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并不高,仍面临创新力不足、供应链和制造体系不够成熟等挑战,如何有效跨越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死亡之谷”,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黄庆晖介绍,近几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众生药业积极探索医工融合模式,相继合作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来瑞特韦片和昂拉地韦片,其中,昂拉地韦凭借快速、强效、低耐药的特性,为全球流感防控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方案”。
陈绩介绍,当前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正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广东在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注册备案品种存量、创新产品获批数量等方面位居全国前列,58家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市值全国领先。在产业集群方面,不仅有广深,佛山、东莞、中山近年来也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广东省药械化生产企业总量8983家,注册备案产品达176万余个,均居全国第一;广东省已备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174家,近3年来每年新增本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超过500个,均居全国第一。
广东省药监局副局长邱楠表示,近年来全省持续深化审评审批改革,创新药械获批数量逐年快速增长,通过制定临床价值筛选评价标准、建立项目收集筛选机制、搭建广东临床转化平台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医疗器械科研成果在广东转化落地。
东莞生物医药产业在历经十余年发展,产业生态日趋成熟。受访单位供图。
为促进医工融合和产销对接,此次东莞专场活动设置了企业和医疗机构双向推介环节。东阳光药业、众生药业、博迈医疗、普门生物等企业集中推介了伊非尼酮、来瑞特韦片、冠脉介入球囊、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等重点在研和已上市药械产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等医疗机构代表介绍了咽爽合剂、银翘透邪解毒颗粒、多功能下肢保护装置、生物样本资源转运及保藏系列产品等拟转化的科研成果。
“此次医工产销对接活动由政府牵头牵线,让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能够经常坐在一起,能够了解到各方最新的研发方向,也打通了研发成果通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广东众生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东亮说。
活动当天,广东首批广东省生物医药重点科技成果转化清单正式发布,涵盖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拟转化成果133项,为院企合作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合作契机。
“此次广东省中医院有33个转化项目入选转化清单,包括4个院内制剂和2个医疗器械。医工融合模式能有效促进医企合作,共同面向临床与市场需求研发,大幅提升成功率和效率。”广东省中医院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肖春生说。
陈绩表示,下一步广东将以“百企百院粤医行”系列活动为抓手,建立完善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清单,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和激励措施,深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产销联动,加快打造转化应用新产品,打造更多医工融合新场景。
生物医药产业是东莞重点发展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自2012年开始,东莞生物医药产业在历经十余年发展,其产业生态日趋成熟,初步形成了创新药及高端仿制药、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多个产业链。
截至目前,东莞已聚集了500余家生物企业,涌现了东阳光药业、三生制药、菲鹏生物、普门科技、博迈医疗、现代牙科、安健科技、万孚生物等不少产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建立了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东莞市生物技术行业协会执行会长、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涛向南方财经记者介绍,当前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趋于复杂化、专业化,东莞生物医药产业也面临着核心技术有待突破、高端人才相对缺乏、产业生态尚需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松湖药港是东莞第一个生物医药主题专业产业园,定位为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的中心园区。宋涛介绍,在产业公共平台服务方面,松湖药港将建设生物医药研发及成果转化研究院、生物工程成果转化与服务中心、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试平台、生物医药外包CXO平台,打造研发、孵化、中试生产、临床注册、产业化全流程垂直生态体系,推动生物医药企业从单打独斗,到集聚发展,助力东莞生物医药产业迈向价值链、产业链高端。
松山湖科技创新局生物医药与健康专班负责人刘晗介绍,松山湖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承载区,一直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目前已打造包括广东医科大学的动物实验基地、医学分子检测平台等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建立了松湖药港等多个产业园区。数据显示,2024年松山湖生物医药企业产值超62.5亿元,占东莞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的40%。
“松山湖目前正在修订新政策,计划在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研发、产品注册和产业化等环节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补贴与奖励。”刘晗说。
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盛永明表示,东莞将以此次医工产销对接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高水平医疗机构在药械研发、产品验证、临床应用等环节的支撑作用,打造更多医工融合新场景,助力东莞市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