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冠电缆(行情834682,诊断股)等多家北交所公司宣布入选专业化新锐“小巨人”企业名单。目前,北交所114家企业中,专门从事创新的“小巨人”企业有42家,占比36.8%。
值得一提的是,专攻特色和创新的“小巨人”企业仍在加速北交所的集结。日前,已有多家北交所专做“小巨人”的IPO申请被受理,新三板也有多家公司近日获得国家级第四批专做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其中不少公司正在筹备北交所。此外,在今年新上市的公司中,也有不少专门做新产品的“小巨头”,且多指北交所。
北交所“小巨人”企业占比30%以上
9月30日,科莱特宣布该公司入选首批通过审查的“小巨人”企业名单。首批通过评审的“小巨人”企业有效期为2022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9月28日,AVIC TEDA和秋官有线同时宣布,公司入选工信部第四批专业化新晋“小巨人”企业名单。
截至目前,共有42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专攻特色和创新,占比36.8%。近期上市的天马新材、中成科技(行情835207,诊断)、田明科技(行情836270,诊断)、巩坤科技(行情831152,诊断)都在这个阵营。接下来,北交所专业化、国家级新“小巨人”企业占比有望提高。
9月30日,北交所召开两次审议会,辰光医疗、Optel、韩伟科技、欧康医药四家企业,都是有专长、有创新的民族“小巨人”。下周,北交所市委将召开三场审议会,其中也不乏具有全国专长和创新能力的“小巨人”。其中,星浩医药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32项发明专利,被工信部评选为有专长、有创新的“小巨人”企业。雷特科技作为一家专注于智能照明控制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一家专注于专业和创新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目前已发行上市的国家级专业化新“小巨人”企业有华菱股份、海能科技、中科美菱(行情835892,诊股)等。
10月10日即将上市的北交所第115家上市公司新智生物,也已入选工信部2021年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新智生物是一家专业为生命科学研究及产业化领域的用户提供科学实验仪器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掌握了功率超声驱动技术、多场景高精度复杂温控技术、高速运动控制技术、液体流路自动控制技术、生物大分子提取技术等关键技术。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09万元,同比增长23.03%,净利润1775万元,同比增长14.2%。新智生物公开发行价格为15元/股,市盈率为30.12倍,发行数量为2219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为3.33亿元。
开源证券认为,北交所通过支持专、新企业,走差异化竞争路线,有助于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广发证券建议,投资北交所应首选“专精特新”的标签,并认为北交所是专精特新企业的孕育基地。第一,2022年上半年北交所专业化、特色化新企业利润增速为158%,显著高于非专业化、特色化新企业-67%,而北交所专业化、特色化新企业的营收增速和ROE也高于非专业化、特色化新企业。第二,北交所上市公司中,专业化、特色化新企业的基金仓位明显较高,北交所上市公司专业化、特色化新企业的基金仓位占比为0.13%,非专业化、特色化新企业的基金仓位仅为0.04%。
加快新三板向北交所集结。
另一方面,新三板的专业化“小巨人”正在加速向北交所集结。一个标志是,北交所最近受理的公司,很多都是专业化的“小巨人”企业,包括巨能、支钉科技、辉龙活塞、华远股份、望城科技、敏仕达、伊势精密等
其中,支钉科技向北交所提交的上市申请材料已于9月30日受理。支钉科技主要从事直线执行器、混合式步进电机、DC电机、音圈电机及其零部件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和工业自动化领域。公司直线执行机构为行业领先产品,已应用于迈瑞医疗、深圳新产业(行情300832,诊断)、美国IDEXX、美国AdaPTAs、韩国三星。此外,呼吸机用音圈电机打破了国外垄断,在迈瑞医用呼吸机上批量应用。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6亿元,同比增长59.25%,归母净利润5454.85万元,同比增长63.96%。支钉科技拟以不低于40元/股的发行价公开发行不超过1157.2万股(不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或不超过1330.78万股(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拟募集资金4.49亿元。
易精密的北交所IPO申请材料也于近日受理。E-Precision主要从事汽车用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制动系统、各种电子控制单元、新能源汽车的高压连接系统、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等。该公司已成为许多业内知名零部件制造商的供应商,如Ampofo、Eldo、Borgwarner、Borgo Rubber、Bosch、Pax Electronics、United Electronics、Luxshare和Tyco Electronics。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5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819.98万元。伊势精密拟向社会公开发行不低于100万股、不超过1800万股(不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不超过2070万股(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部行使)。发行价格不低于人民币7.5元/股,可募集资金约1.55亿元。
事实上,新三板近期已有多家公司获得国家级第四批专业化新三板“小巨人”企业称号,包括天一机械、中科国鑫、浙江达能、杨德华能、中电科安、超级叶巍、北华高科、春光药业等,其中很多都打算冲击北交所。
比如春光药业北交所IPO已经进入询价阶段。春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9月29日公告,2022年9月27日成功获得工信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有效期至2025年9月27日。春光药业表示,公司的主营业务是RD,生产和销售药品和食品包装设备。此次获得国家级第四批专业化新锐“小巨人”企业称号,充分体现了公司在专业技术创新方面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有利于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对公司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国鑫已经与CICC签署了在北方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咨询协议。公司主营业务为航空电子、航空检测、航空安防、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测控产品的研发、生产、技术服务和维护服务,无人平台电子信息系统的研发。中科国鑫表示,被认定为专业化、创新型国家“小巨人”企业,有利于提升公司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未来,公司将不断提升RD和创新能力,聚焦核心业务,坚定走科技创新“专业化、创新化”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近200家,其中30余家为国家级专业化、特色化“小巨人”企业。这些企业大多符合在北交所上市的财务标准。在新三板上市后,目标指向在北交所上市。
以9月20日登陆新三板的汇川科技为例。这是其第二次在新三板挂牌。第一次上市是在2015年1月26日,之后在2019年3月21日退市。汇川科技是一家物联网高新技术企业,专业提供远程智能管控整体解决方案。其主营业务为远程智能管控系统服务、设备销售和系统集成。被工信部认定为首批专门从事专项创新的“小巨人”企业。2020年和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2.76亿元和2.0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49亿元和8876.85万元。近两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超过8%,符合北交所上市的第一套财务标准。